您当前的位置:滚动 >  >> 正文
交配到死!雄性北方袋鼬濒危,竟是因为忙着播种不睡觉_每日快讯

时间:2023-02-03 10:55:48    来源:环球解密之未解之谜


【资料图】

雄性北方袋鼬可能因为忙于交配、缺乏休息,而在繁殖季节后大量死亡。

澳洲濒危的雄性北方袋鼬(northern quolls)经历一次繁殖季节后就会大量死亡,而雌性则能活到4年,引发科学家的好奇。他们展开研究后发现,雄性往往放弃睡眠,而把时间投注在寻觅交配对象及繁衍后代,缺乏休息或许就是大量早逝的原因之一。此研究2月1日发表在期刊《皇家学会开放科学》(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)。

昆士兰大学及阳光海岸大学(UniSC)共同展开研究,科学家抵达澳洲北领地(Northern Territory)海外的格鲁特岛(Groote Eylandt),在野生北方袋鼬身上装设附有追踪器的微型背包,并且搜集长达42天的数据。

结果发现, 雄性花费更少时间休息、更多时间移动寻找交配对象。雄性休息时间仅占8%,雌性则可以达到24%。研究中的雄性北方袋鼬甚至能够在一晚走 动逾10公里,若根据平均步幅(stride length)换算,等同于 人类一晚走了近40公里

北方袋鼬在澳洲濒危。

此外, 雄性似乎也更容易吸引寄生虫,可能是因为它们花费更少时间梳理毛发,以充分利用繁殖季节。它们在觅食及躲避掠食者时,也不像雌性那么警惕。

阳光海岸大学资深讲师克莱门特(Christofer Clemente)解释,雄性把所有精力投注于寻找雌性,作为繁殖产量最大化的方式,“它们通常尽可能为了交配踏上遥远路程,动力如此强大,以至于放弃睡眠,花费更多时间寻找雌性。”不过,“繁殖季节结束时,这些袋鼬看起来糟透了。它们开始掉毛,无法有效梳理自己,体重下降…而且一直在互相打架。”

研究主要作者之一的加施克(Joshua Gaschk)指出, 睡眠剥夺及相关症状“使得复原成为不可能,这或许解释了繁殖季节后记录到的雄性死亡原因。它们成为容易捕食的猎物…或者简单地死于筋疲力竭。”

澳洲野生生物管理局(AWC)表示,该国目前还有约10万只野生北方袋鼬,但族群数量“正在迅速下降”,栖息地流失及流浪猫攻击,都构成严重生存威胁,它们也特别容易受到海蟾蜍的毒液所害。

关键词: 繁殖季节 阳光海岸大学 死亡原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