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滚动 >  >> 正文
【世界聚看点】居家无障碍 生活有期待

时间:2023-05-21 09:20:37    来源:

晋江新闻网5月21日讯今天是第三十三次“全国助残日”。昨日,记者从晋江市残联了解到,目前,晋江共有持证残疾人2.72万人,其中,重度残疾人9489人。2022年以来,晋江持续推进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建设工作,并以“整镇推进”“一户一案”“全屋智能”的模式,在晋江市19个镇(街道)完成改造1461户,在帮助残疾群众更好独立生活的同时,也打造了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的“晋江样板”。在晋江,一户户受益的残疾人家庭感受着平凡而确切的小幸福,生活越过越有盼头。

个性化定制

“家里装上了智能开关”


(资料图)

“雄文,中午自己煮面吃吗?现在生活各方面还方便吗,还有哪些需要改造?”看到晋江市残联工作人员卓世旭走进家门,家住晋江磁灶镇上厝村的张雄文马上放下手中的筷子,“很好。中午我老婆去工作,我一人在家煮饭,都很方便。”

10分钟不到,面就煮好了。尽管只是一碗普通的面,但对于以前的张雄文来说,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。

张雄文早年从事修车工作。一次维修中,升降台因故障突然下落,造成张雄文脊椎损伤,丧失劳动力,只能长期卧床。

去年5月,晋江市残联联络员在走访中发现,张雄文家进门处有多处门槛、台阶,轮椅通行存在障碍;家里未配备符合残疾人需要、可以供残疾人煮饭热菜的灶台;卫生间门太窄,轮椅无法通行。一直以来,张雄文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。

得知情况后,晋江市残联通过聘请第三方团队,为他量身制定了一套无障碍改造方案,并把他家列入晋江市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示范户。

经过3个月的施工,张雄文家中发生了巨大变化——家门口增加了斜坡,轮椅出行畅通无阻;量身定制的低位灶台,方便他坐着轮椅做饭、热菜;卫生间门扩宽至1.1米,轮椅可以自由出入。不仅如此,通过特需申请,张雄文家的立式洗手盆改为壁挂式洗手盆,现在他刷牙洗脸再也不用把脸盆放在大腿上。另外,家里还增设了智能开关,可以通过语音或手机控制家中的电灯、窗帘等。

现在,住在改造后的家里,张雄文不仅能够独立做饭、洗碗,还能自己如厕、洗澡,就连睡觉前,也只需躺在床上喊一声“小爱同学,关灯”,就能顺利关灯睡觉。

障碍虽小,却是关系民生的大工程。去年,晋江市启动福建省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重点示范县创建工作。“我们以街镇为单位进行‘整镇推进’,要求在走访、施工过程中做到‘一户一案、按需改造’。”晋江市残联党组书记、理事长王颖芳介绍。

主动融入社会

“送完孩子回家当客服”

和张雄文一样,家住磁灶镇大埔村的吴福星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平凡的小幸福。

今年33岁的吴福星患有下肢功能障碍。“以前,我出门要靠家人背出去,不能独自出门。”吴福星指着家门口说,“之前,这里有一个斜坡,坡度大,轮椅不好控制速度。”

经过改造,吴福星家门前有了无障碍坡道,可以靠自己操控轮椅自由进出。家里的墙壁上、楼梯旁、大门口都装了扶手,居家活动更安全了……

“家里行动方便了,出门也更加便利了,我现在可以想走就走。”刚送完孩子上学,吴福星坐在电动轮椅上,麻溜地通过家门口的无障碍坡道进入家中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

“这些残疾人都有一个共同点——都想走出家门,看看外面的世界。”在卓世旭看来,无障碍改造,不仅改造了残疾人的家庭,更改变了他们的心理。出行的便利,让残疾人更自信、更乐观、更积极向上。

“现在,我经常去邻居家泡泡茶,出去交交朋友。”吴福星说,现在家里时不时就有邻居来参观,吴福星总会带着他们一处处介绍,“大家都很羡慕,也替我高兴。”

从小就有身体缺陷的吴福星一直以来都是由母亲照顾。直到5年前,母亲去世之后,生活的重担就落在吴福星的肩上。彼时的他与8岁的儿子相依为命,只能在家做一些手工,勉强维持生计。去年,在晋江市残联的推荐下,他报名参加了电商客服培训,“现在我是一名电商客服,送完孩子回家就打开电脑,看看有没有顾客咨询,工作得很开心。”

“儿子马上要上初中了。我一直鼓励他,不要因为我们是残疾人家庭就感到自卑。我们得到了社会各界那么多的关心,更应该自信开朗地去面对生活。”吴福星告诉记者,现在的他和正常人没啥不同,有一份工作,出行也很方便,想去哪里就去哪里,“我一直有个心愿,自己受到社会的关心和帮助,但因为身体残疾不能更好地回馈大家。希望儿子长大后,能更好地回馈社会。”

几乎与吴福星同时,张雄文也在去年迎来了他的崭新人生。去年,张雄文报名了晋江首期脊髓损伤者生活重建训练营。训练营负责人张曲波告诉记者,经过14天的训练营生活,张雄文学会了如何从床上移到轮椅、如何使用轮椅越过障碍、如何独自洗澡等,他变得开朗、健谈,还结交了不少好友。

“经过训练营的学习训练,我重新掌握了生活技能,实现了生活自理。”张雄文笑着告诉记者,他在训练营上认识了不少晋江本地的“轮友”。如今,他们经常相约坐着电动轮椅到公园、商场游玩,融入社会,成为幸福的普通人。

严格把关

让残疾人出得去,更要走得好

去年9月14日至16日,福建省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现场培训班在晋江举办,晋江市残联作为全省唯一县级残联作典型发言。晋江无障碍改造经验做法得到省残联发文推广。

家住池店镇新店村的李植源因为患有小儿麻痹后遗症,走路受影响。作为晋江市残联村级联络员,住在二楼的他每天都要拄着拐杖上下楼梯入户走访。“以前,我下楼都是背着身子,倒退着下楼,经常会摔倒。”李植源说,楼梯只有一侧有扶手,而且还不牢固“,一直晃荡”。

发现问题后,晋江市残联不仅对李植源家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,更把门外的楼道也纳入改造范围。如今,李植源家楼梯两侧都安装了扶手,大大方便了他的出行。

民生无小事,点滴总关情。针对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,晋江市残联和施工团队不断收集用户反馈,不断提高无障碍设施的可靠性、舒适度及智能化水平。与此同时,晋江市残联还与财政局、检察院及纪检监察部门多方联动,形成工作合力,实施“双随机一公开”制度,按照不低于10%的比例入户核查,通过随机抽取监督对象、随机抽取监督人员、公开监督结果,对改造项目实行全方位、全过程监督。

2022年,晋江完成600户残疾人家庭的无障碍改造。2023年,这项惠民政策被列入晋江市委、市政府“为民办实事”项目。根据摸排,晋江目前还有4000户左右的残疾人家庭有改造需求。“我们力争在2023年,新增完成1500户无障碍改造;在2025年之前,实现改造全覆盖,让残疾人兄弟姐妹‘听’得见、‘看’得到,‘出’得去、‘走’得动,‘上’得去、‘下’得来。”王颖芳说。

(记者林小杰)

关键词: